Thursday, May 28, 2020

早春时节雾都行 [中]

第二天早晨2月27日,Pip去公司,我便揣上一张地图,出去转转。天气还不错,蓝天白云,雾都不雾。沿着泰晤士河南岸漫步,遇到桥就过到北岸去,再遇到桥就又回到南岸来。两岸从古到今不同时代的建筑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海鸥在桥头船尾盘旋着,沿岸年代久远的石阶木桩上绿苔斑驳,阳光象碎金子般撒在水面上闪着耀眼的光,深绿色的河水川流不息,浪花拍岸不惊。

站在Vauxhall Bridge(沃克斯豪尔桥)上看Victoria Tower(维多利亚塔)

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傍着泰晤士河、占地三万平方米、金碧辉煌的西敏宫。这里十一世纪曾是皇家宫殿,现为议会议院。相邻的是醒目的维多利亚塔以及高耸挺立的Big Ben(大本钟)。

维多利亚塔后方是Westminster Palace(西敏宫)

维多利亚塔下边

Westminster Hall(西敏厅)

西敏宫几乎被1834年的大火完全毁灭,只有建于1097年的西敏厅得以幸存。其后的重建耗费了三十年。这座中世纪哥特式的华丽宫殿呈长方形,拱门、列柱、尖塔,层层叠叠、气势磅礴。钟塔里面有一座十几吨重的大钟,自1859 年开始每隔15分钟便敲响一次,那穿越时空的钟声沁人肺腑。

威斯敏斯特大桥(Westminster Bridge)那头的大本钟

Westminster Abbey(西敏修道院)

西敏修道院

与议会议院只有一条马路相隔的是西敏修道院。大多数英国国王和女王的加冕、婚礼、丧葬以及其他历史性的庆典都在这里举行。教堂里还安置着许多名人墓碑,包括莎士比亚、牛顿、达尔文、狄更斯、邱吉尔等。此外还有不计其数的无名战士在此安息。这是又一座造型鲜明的哥特式石建筑。拱门、圆顶、尖柱、rose-window、彩绘玻璃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神秘、乃至恐惧感。

米德尔塞克斯市政厅(Middlesex Guildhall)
英国最高法院和枢密院司法委员会所在地

 Central Hall Westminster(威斯敏斯特中央大厅)

Central Hall Westminster(威斯敏斯特中央大厅)是伦敦中心区最大的会议活动中心,可举办大型会议、酒宴、音乐会和展览会。



悠扬的钟声里,在游客们留连忘返的不知不觉中,伦敦春天的脚步已经来临,大草坪一片葱绿,只是树上还未见嫩芽。有几处电视台正在以宫殿为背景采访制片。路边还有许多反战人士,群情激昂站在那里挥标语喊口号示威。两个警察骑着高头大马神气十足的漫步巡逻。

Wellington Arch(惠灵顿拱门)

Wellington Arch(惠灵顿拱门)位于伦敦市中心Hyde Park(海德公园)南部,建设于1826至1830年期间,拱门上是第一代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的骑马雕像。

Hyde Park(海德公园)


Hyde Park(海德公园)一角有个带压舌帽的老人,手里拿着食物,口中“唧唧唧唧”地呼唤着鸽子、小鸟与松鼠。毛绒绒的小松鼠会站起来从他手中取食吃,动作敏捷又憨态可掬。

Canada Gate(加拿大门) ,御花园北门

Victoria Memorial(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御花园

纪念碑位于Buckingham Palace(白金汉宫)前,建于1911年。基座由2300吨汉白玉构成。底部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大型汉白玉坐像和正义和真理天使的雕像。顶端是鎏金的胜利女神和两个侍从像。Canada Gate(加拿大门)位于白金汉宫前方、纪念碑北侧。

白金汉宫大门

白金汉宫

三百年前建的Buckingham Palace(白金汉宫)占地辽阔,御花园里散步的游人,累了就在宫前广场有胜利女神金像的大理石台阶上小憩。

Kensington Palace(肯辛顿宫)


女王维多利亚的出生地和童年时的住处Kensington Palace(肯辛顿宫),陈列着皇家收藏品,包括油画、珠宝、皇冠、历代女王的婚礼礼服以及王妃戴安娜身前的各种华丽礼服。

Kensington Palace(肯辛顿宫)附近的高级住宅区

St John's Smith Square(圣约翰.史密斯广场)

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Arts),国家画廊(The National Gallery)更是收藏了许多过去只能在艺术史书中才看得到的令人叹为观止的世界名画。皇家艺术学院正在专题展出位于今日墨西哥城的Aztec文化,其存在仅仅两百来年(1325~1521),但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令人神往的玛雅文化。

Millennium Bridge(千禧桥)与St.Paul's Cathedral(圣保罗大教堂)

St.Paul's Cathedral(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十分伟岸。这座最早在604年建立的木质教堂,曾几次被大火毁坏,也没逃过1666年伦敦大火的灭顶之灾。几年后由列恩(Sir Christopher Wren)设计,花了四、五十年才建成现在的这座伦敦最大的教堂。在圆顶教堂中,其规模仅次于罗马的圣彼得教堂。整个设计布局象一个希腊十字架, 入口处由古希腊式门廊、Corinthian柱子组成。1981年戴安娜与查理斯王子的婚礼大典就在这里举行。

伦敦的古代建筑对我来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我整理的梦境记录里有“一次梦去西方世界,建造在七重天上,一座半隐在云雾里的桥头有雕刻的大理石桥把我引入一个大街转角广场。古典式的高楼大厦,其造型设计与式样是集古希腊,古罗马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式建筑之大成。所有建筑物材料都是呈浅灰白色的大理石。凝威严,华丽,庄重于一体。忘记是去干什么的了。反正单单是欣赏了那群建筑也不虚此行。”

Piccadilly  Circus(皮卡迪利广场)

Piccadilly  Circus(皮卡迪利广场),会集来自不同方向的五条繁忙大街。街心铜喷泉上方站立着一个裸体弯弓搭箭的爱神。许多小鸟在喷泉池子里扑腾戏耍,一个个成了落汤鸡还兴致不减。此地最让我惊叹的不是那喷泉不是那爱神像而是周围的古建筑。

站在皮卡迪利广场环顾四周,我立马感到瞠目结舌,这不是我的梦境吗?! Deja vu!Deja vu all over again!伦敦所有古老的建筑因为年代久远,饱经风霜,其色彩有点沉闷灰暗,但绝不影响其壮观与宏伟。而我在梦中看到的却是那些建筑刚刚竣工时的样子,一尘不染。





“大不列颠”真可谓名符其实!美国波士顿Beacon Hill(灯塔山)的古老街景与伦敦栉次鳞比的古建筑相比可算小巫见大巫,上海的外滩更只是泰唔士河拐角处的一个剪影。

如同所有人口稠密的大城市一样,伦敦地下过道里也有衣衫褴缕无家可归的人席地而卧,以及拉小提琴弹吉他的民间艺人自我陶醉地演唱。黄昏中的Hungerford Bridge(亨格福德桥)上,一位老人站在大桥正中间迎着大风吹着笛子,其情忧郁、其声哀怨,他脚边的旧帽子里只有几个钢蹦儿。一男一女两个矮小的东方人在桥上摆了两个小商品地摊。笛声里,暮色中,听不清他们和寥寥几个游人的讨价还价。

如同所有年代久远的大城市一样,伦敦表面的壮丽辉煌背后一定还隐藏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当晚在电视中了解到四十年前的今天是自1740年以来最冷的,当时整个伦敦被2~3尺深的大雪覆盖着。而今日的伦敦却是春温花开的感觉。

(与二零零三年三月)

第三百十四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