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30, 2010

尼亚加拉大瀑布的震撼

1990年的那个夏天,我们还去了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安大略省交界处的尼亚加拉大瀑布(Niagara Falls)。

源于伊利湖(Lake Erie)的尼亚加拉河水,弯弯曲曲千里迢迢,款款流经至此,在河道90度的急转弯处遇到了落差50多米的断崖,陡然之间,河水飞流直下、雾气弥漫腾空、响声震憾如雷。


从这张网上抓来的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河中间一个名为山羊(Goat Island)的岛屿将河水分流形成美加两大瀑布区;美国境内的瀑布又由一个叫月亮(Luna Island)的小岛分成美国瀑布(American Falls)和新娘面纱瀑布(Bridal Veil Falls),加拿大境内的马蹄形瀑布(Horseshoe Falls)声势最强,水流量是美国瀑布的十几倍。





宽宽的是美国瀑布,边上那窄窄的一条是新娘面纱瀑布。




想象那些幸运的见过大自然原始状态的古人,没有现代设施与大楼的视觉干扰,放眼荒古感受天地,那将是怎样的震撼啊~~那时候,大瀑布的气势远比现在要磅礴壮观得多。美加两国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降低陡崖岩石被溶蚀强度、减缓瀑布向上游方向的后退,做了大量的河水分流、崖壁加固等努力。


马蹄形瀑布后面的断崖中有两条延伸40多米长的隧道,隧道尽头有个窗户大小的开口,瀑布如同厚重的帘幕一样在洞前不舍昼夜地飞坠着。

水珠加着细雨扑面而来,湿寒裹着阴森渗人脊背,在威力无比的大自然面前所有的只是敬畏。

这便是瀑布后的旅途(Journey Behind the Falls)。

***

2012年10月26日图片编辑

第六十六篇

Wednesday, March 24, 2010

温带雨林初探

奥林匹克国家公园(Olympic National Park)位於华盛顿州、也就是美国版图西北角的奥林匹克半岛上。

占地近四千平方公里的公园中央高低错落着奥林匹克山脉,陡峭的山顶脊背上大面积覆盖着古老的冰川,其中最高峰便是海拔两千四百多米的奥林帕斯山(Mt. Olympus)。

地质学家们认为,数百万年以前频繁强烈的太平洋底火山喷发、板块断裂碰撞、熔岩挤压积累、地震摇撼错位等地壳运动,生成崛起了巨大的水下山脉,又经过数十万年的缓慢上升,最终将陆地及山脉拱出了海面,形成了如今地形复杂、气候不同、自然生态多样化的奥林匹克半岛。

沙滩礁岩、森林沼泽、溪流湖泊、瀑布深潭、冰川峡谷、高山草原点缀其间;奇花异草、稀世乔木、濒危动物在此得以繁衍生息。1976年奥林匹克被定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1981年被列为世界遗产,1988年美国国会特定奥林匹克公园的95%区域作为奥林匹克荒野(Olympic Wilderness)。


此图中的大片绿色地带加上太平洋边的那条绿色海岸线组成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绿色箭头所在地是奥林匹克山脉的主峰奥林帕斯山。


能记得起来我们去过的地方是图上的A和B两处。A是贺伊温带雨林(The Hoh Rain Forest),B处是里亚尔托海滩(Rialto Beach)。

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被奥林匹克山脉阻挡只能顺坡而上,遇到高寒地区的冷空气便随之降温、并凝结形成了雨和雪。充沛的降雨量使奥林匹克山脉的西侧形成了温暖潮湿四季常青的温带雨林。公园东部则很干燥。

苔藓殿堂(The Hall of Mosses)是贺伊温带雨林中的一小块相对平缓的林地,那里古木参天、蕨类丛生、郁郁葱葱;一条不到一英里的步道迂回环绕其间。绝大多数的古木都有百年树龄,有的依然挺立、有的老态龙钟;环顾四周,满目的枝干穿插、藤蔓缠绕、盘根错节。然而,棵棵树干都附生着厚厚的苔藓或地依,条条树枝帘幕似的垂挂着长长的丝须青苔。

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丝丝缕缕透进林子,斑斑驳驳洒在地上,感觉上有点surreal(超现实)也有点spooky(阴森怪异)。


沙滩上到处是被海水冲上岸的浮木。从一棵树变为一根浮木,要经过多少岁月 ?漂泊多少里程? 在沙滩旁的林子边我挑选了几块浮木准备带回去。


一百多公里长的太平洋海岸线上,散布着许多被风浪雕琢的奇岩怪石。


多么想把这棵蒲公英的花絮吹得纷纷扬扬~~


PS. 在离开公园的US-101国道上,令人痛心地看到国家公园以外的原始森林里有被大肆砍伐过的荒山秃岭。

第六十五篇

Sunday, March 21, 2010

瑞尼尔雪山初访

朝西雅图东南方向驱车两个多小时,便是华盛顿州的瑞尼尔山国家公园(Mt. Rainier National Park)。公园占地近一千平方公里。四千多米高、顶部终年积雪的华盛顿州最高峰瑞尼尔山,被数条大冰川覆盖着,貌似宁静地处於公园正中间。

瑞尼尔是一座由火山碎屑物质与液态的熔岩混合组成的活成层火山(Stratovolcano),最近的一次喷发在一百多年前,科学家研究发现瑞尼尔最老的熔岩出自于八十四万年前冰河时期的火山爆发。


1990夏,我们在上图的小红点儿处、瑞尼尔山南边的天堂谷(Paradise Valley)附近转悠,小红点儿左边的那溜冰雪带是尼斯阔利冰川(Nisqually Glacier)。


瑞尼尔山主要大冰川分布图。




站在冰川大桥(Glacier Bridge)上眺望,尼斯阔利冰川从瑞尼尔山的源头流到这里大约有125公里。不敢想象如今安然躺在冰川谷底里的碎石砂砾曾经有过怎样的一番经历。

围绕着这座火山,顺着山林地势,弯弯曲曲、上上下下、zig zag(之字形),有一条奇境步道(Wonderland trails)。每逢深沟大河,有吊桥索桥衔接,偶遇小溪浅滩,便有几棵粗树干、几根木桩子、一道简易扶手组成的独木小桥相连,一切顺其自然、融于造化。沿步道远足,转瑞尼尔山一圈,大约要走150公里。


这座跨越尼斯阔利河(Nisqually River)的小木桥,算是相当精致的了。


高约60米的那拉达瀑布(Narada Falls)位於天堂谷西南方向不到5公里处。


在天堂里畅徜徉已是令人流连忘返,想象中在天堂客栈(Paradise Inn)里入睡,梦里的飞翔也许会添上一对洁白的羽翅~~



好多次在梦里飞越绵延秀丽的丛林山岗,只是没有翅膀,也不用煽动双臂,舒舒展展着犹如天女散花般便飘飘然飞了过去。


位於天堂谷南边5~6公里处的倒影湖(Reflection Lake)距那拉达瀑布不过5分钟的车程。能见度好的时候蓝天下的雪山倒映在宁静的湖水之中分外端庄清丽。我们去的那天,云山雾罩的,雪山之颠时隐时现显得神秘朦胧。


喜欢坐在无人之境,什么也不想~~


站在尼斯阔利冰川的边缘之上,凝固了的凹凸不平的冰川积雪灰白相揉。在炎热的夏天里踏着古老的冰川,令人恍惚沉醉不辨古今~~


从附近一个好像是简易工作站的木屋里走出一位科研工作者样子的人,他告诉我们,待我们下次再来时,脚下踏的很可能就不再是冰川了,因为这冰川在过去的一百年中经历了大量的退缩,并将缓慢持续地退缩着;夏季的高气温及冬季的降雪量低都会加快冰川萎缩速度。


离去前的一个回眸,雪山脚下的农庄依然美不胜收。

***

2012年10月29日图片编辑

第六十四篇

Wednesday, March 10, 2010

西雅图略记

1990年7月,我们从西雅图(Seattle)机场入境,先在J的大姐家住了两天。从她家乘渡轮不用一小时就可以到西雅图市区。

西雅图市中心的派克农贸市场(Pike Place Market)里,有一家鱼市很有特色,一条条新鲜的大鱼摆摊上架、包装销售,都要被兴高采烈的、身系围裙足蹬黑胶长靴的鱼贩帅哥们,摊前台后地抡抛接送,他们一边空中飞鱼,一边插科打浑诙谐逗乐,令游客驻足。

出了农贸市场往海湾走,十来分钟就到了游人如织的艾略特湾(Elliott Bay)的海滨区域。找了一个傍水的露天餐桌,在暖洋洋、庸懒的氛围里,我们美美的吃了一顿海鲜午餐,用Tabasco辣椒酱和新鲜柠檬汁调味我吃了许多清蒸蛤蜊。

几只海鸥在水边掠过,有的在分抢食客们顺手扔给它们的薯条,有的停在码头的粗木桩上单腿独立闭目打盹儿。

遛哒着,我们就拐进了54号码头附近的一家老古玩店(Ye Olde Curiosity Shop)。

门口竖着的几根色彩斑斓、神秘古怪、承传着印第安人几千年文化信息的木质图腾柱,柱上的兽鸟鱼蛙都睁着眼睛默默地注视着行人,向过客无声地诉说着令人费解的古老的传说。

店内的摆设有些显得拥挤随意,挂靠摊放杂乱无章,有印第安和爱斯基摩(Eskimo)艺术品、有俄罗斯套娃(matreshka)、有神秘怪异的面具图腾,有钟表珠宝收藏、有土著的陶器编织,以及华盛顿州和西雅图地域纪念品。

无意间一转身,冷不防的可怕的但保存完好的木乃伊就站在了身边的玻璃橱窗里,双手抱在胸前张大了嘴朝你无声呐喊着,令人汗毛倒竖,不敢于之对视。

更为令人惊愕加恐惧的是,在陈旧的橱柜里居然看到了几个小小的表情可怖的毛发俱全的风干了的真人头!

当时的感觉是即恶心又好奇,即想立马逃离又想看个究竟。一时还纳闷儿,这几个人头怎么会这么小,难道世界上还真有小人国?怎么店里会有这些东西?不犯法吗?

出了门,在盛夏当午温暖的阳光里我的脊梁还直碜寒气。J说这是一家不收入场卷的具有博物馆性质的老古玩店。

原来,这种人头叫萎缩人头(Shrunken Heads),通过复杂的工序剔除了头骨做成的,以此而著名的南美印第安土著舒阿尔(Shuar)人称萎缩人头为Tsantsa。

前哥伦布(pre-columbian)时期,萎缩人头的制作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地区(Andean area)很普遍。厄瓜多尔海岸的印第安土著人,将杀死的敌人头颅割下制成萎缩人头作为战利品,提高自己的荣誉、知名度与威严,并用以祭祀祖先。拥有萎缩人头就象战士获得荣誉勋章。

他们认为不仅是要杀死敌人的肉体,更重要的是要占有、征服和摧毁死者的灵魂,不让鬼魂再来侵害阴阳两界已故的、在世的、以及未出生的家族成员,制作萎缩人头便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

萎缩人头不仅对死者本人,而且也是对死者的整个部落意味着一种致命的侮辱。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人购买萎缩人头的需求,导致土著人之间的杀戮剧增,用一把猎枪就能交换一个萎缩人头,1930年代一个萎缩头只卖25美金。后来经秘鲁和厄瓜多尔政府共同努力,终於取缔了这项交易。自1940年代以来,萎缩人头进口到美国已属非法。

昨晚为了写Tsantsa,夜深了竟然不敢入睡~~

第六十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