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er Port of London Authority building(前伦敦港务局大楼)
前伦敦港务局大楼与伦敦塔只相隔一个小花园和一条马路,大约500米的距离。1920年建造,作为伦敦港务局总部。
在袭袭的凉风里排队买伦敦塔的入场券。几条卧龙似的队伍好长,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个有俩孩子的年轻家庭。那个有一头淡黄色卷发、粉雕玉镯、两三岁的小女孩儿,不知为了什么一直不乐意,小嫩脸歪着、一副可爱的凶相,哭叫着闹得人们心里有些烦躁。
进了伦敦塔,入口处便有位身着Tudor(都铎)时代、黑衣红边古装的讲解员,以他那洪亮的嗓音幽默地叙述这古城堡的往事,游人们都被他带回了那幽暗的世纪。天上飘起了沾衣细雨,凉风从吹来,倍添寒意。
Tower of London(伦敦塔)
位于泰晤士河北岸近千年的伦敦塔,几经焚毁、重建、拓展,终于形成了今天的规模。这座塔是十一世纪时为了防范罗马军队的入侵而兴建的,不少塔楼和厚厚的城墙相连。主要的有The White Tower(白塔)、Medieval Palace(中世纪宫殿)、Tower Green(绿塔)、The Bell Tower(钟塔)等。这里原本是皇宫,后来却以监禁和处决王室成员和权斗失败者而闻名。
伦敦塔,Google卫星图
伦敦塔示意图,网络照片
前方是Fusilers' Museum(步枪团博物馆),右侧是白塔
珠宝楼专门存放历代国王登基所用的珠宝皇冠、钻石镶嵌的权杖、精雕细琢的金银器;另外还有一些塔楼则收藏着各朝国王的盔甲、战马雕塑、十八般兵器,以及枪火弹药。
Queen's House(皇后宅邸),伦敦塔西南角,面对绿塔,建于1530年左右
Tower Green(绿塔),Google卫星图
绿塔断头台,网络照片
绿塔现在是一片草坪,草坪北端嵌入一方用花岗岩铺的石砖地,这石砖地是由维多利亚女王的命令特别铺的,这石砖地上被认为曾经是执行死刑的场所,专门处死高级贵族囚犯。能够在这里被斩首,避开大众耳目,保住隐私,被认为是等级的特权,一般塔里的囚犯也是在大庭广众面前被处死的。这里曾有两名英国皇后,和几位英国贵族被斩首。
美丽博学、年仅十七岁的新教徒Lady Jane Grey(1537-1554)简·格雷夫人于1553年7月10日被宣布为英国女王,9天后被废除,她被称之为“九天女王”,1554年2月12日在此被处决。
The Execution of Lady Jane Grey(处死简·格雷夫人)
法国浪漫主义画家Paul Delaroche(保罗·德拉罗什)在1833年画的这幅油画里,描绘了300年前简·格雷夫人被砍头前的那一场景。
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 当时的行刑是在露天执行的,刽子手请求她原谅,她赐予了他,并向他恳求:我祈求你能动作快点儿,在我躺下之前就把我的头取下来?侩子手回答:不,夫人。她自己将眼睛蒙上后双手摸索着寻找断头台,并喊道:我该怎么办?它在哪里?塔里的一名中尉帮她找到了地方。当她的头放在了断头台上时最后的一句话是:主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
Execution of the Duke of Northumberland on Tower Hill (1840)
这张画描绘了诺森伯兰公爵在公众场所被处死的情景,观众人山人海
The Two Princes Edward and Richard in the Tower
爱德华王子和他的弟弟理查德
爱德华王子和他的弟弟理查德
传说英王爱德华四1483年去世后,他的弟弟理查德三世图谋篡权,将爱德华四世的两个儿子,12岁的爱德华王子(爱德华五世)和9岁的理查德(约克公爵)囚禁、谋杀。
Bloody Tower(血腥塔),网络照片
据说这小哥俩就是在这座血腥塔里被谋杀的
据说这小哥俩就是在这座血腥塔里被谋杀的
渗透着血迹的路在脚下蜿蜒伸展,岁月尘封了无数死者的仇怨与不甘。一座叫Beauchamp的塔内,墙上刻满了高层囚犯们临死前的内心独白。
讲解员还说了一个故事,英国历史上有位公爵被砍了头之后,人们才发现他的肖像画还没完成。于是又用针线将落了地的头给缝上,化了装让画家继续画完。而后,已经开始腐烂了的尸体再被拆线,按惯例将头挂到伦敦大桥上示众。
讲解员还说他看到过那幅肖像画,因为历史上败则为寇者的肖像不会公开悬挂,游人是无法目睹的。他还幽默地说,“The Duke looked at me detachedly.”(那画中的公爵漠然地看着我),这里用了detachedly这个双关语,既可解释为“漠然”,又有身首“分离”的意思。
上网查了查,找到了有关这位公爵的信息,据维基百科介绍:James Scott(詹姆斯·斯科特)(1649年4月9日 - 1685年7月15日),是第一代Monmouth(蒙茅斯)公爵及第一代Buccleuch(巴克卢)公爵。他曾参加过第二次英荷战争。并率领英国军队参加第三次英荷战争。曾带领一个英国、荷兰联合旅参加法荷战争。
James Scott commanding the English against the Dutch in 1672
詹姆斯·斯科特在1672年指挥英国人对抗荷兰人
詹姆斯·斯科特在1672年指挥英国人对抗荷兰人
Duke of Monmouth (蒙茅斯公爵) by Willem Wissing
1685年,他发动蒙茅斯叛乱,试图推翻叔父詹姆斯二世。叛乱失败后,他于1685年7月15日被斩首。传说,当公爵被砍了头之后,人们才发觉他还没有一张正式的肖像,于是就将他的尸体挖了出来与头缝上,请画家画。 至少有两张蒙茅斯的正式肖像是在他去世之前画的。目前保存在伦敦国家肖像画廊。
老伦敦大桥1616年,网络图片
可以看到桥头堡上插着的被砍下来示众的人头
可以看到桥头堡上插着的被砍下来示众的人头
泰晤士河上第一座坚固的石桥,老伦敦桥,有19个形状各异的桥墩,从1176年开始,用了33年在1209年建成的,从1209年到1831年,它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风雨雨、寒来暑往。
在造新伦敦桥时,旧的伦敦桥桥仍然在使用,1831年新桥开通时旧桥被拆除
新伦敦桥,1831年竣工,1967年拆除
1831完成的第二座伦敦桥,1967年以$2,460,000美元卖给了一个美国人,拆卸后的伦敦桥被运往美国,1971年又被重新组装在美国亚利桑那州Havasu湖上。
在来伦敦之前不久,还不知道将会有雾都之行,就做过一个梦,梦里有一座半隐在云雾里的宽大石桥,桥头石墩上刻有纹路。那梦中的桥是不是这座新桥?而半隐在云雾里的雾是否就是伦敦之雾呢?梦中的桥上没有人,只是朦胧的、静静的、一尘不染的存在。遐想一下,梦,是一个生灵悠悠万世的经历,以记忆碎片的形式,于时空紊乱的梦境中再现。
从伦敦塔院内看后面的Tower Bridge(伦敦塔桥)
左边的圆楼是Lanthorn Tower(灯塔)19世纪重建。原来的塔楼建于1238年至1272年之间,作为亨利三世女王住所,于1774年被火烧毁。中世纪时在塔顶悬挂灯笼,给夜间过往泰晤士河里的船只照明。
右侧是亨利三世国王于13世纪(1238 - 1272)建造的Wakefield Tower(韦克菲尔德塔),最早是国王的住所。在15世纪,爱德华四世在此塔中谋杀了亨利六世。韦克菲尔德塔右侧紧挨着的是血腥塔(不在次照片中)。
站在城墙上看伦敦塔桥
出城堡时,已经阴雨连绵了。脑海里还翻腾着英国王室的血雨腥风,又浮现出中国历史上同样令人不寒而栗的皇室倾轧、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的凄惨景象。打了个寒颤,竖起黑色风衣的领子,度步双塔桥上,雨越下越大了。
还是往来与河岸南北,穿梭于大街小巷之间的红色双层大巴给伦敦这个古老,深沉,灰色的世界带来了一丝清新明快。
在塔桥上看河南岸的市政厅
站在伦敦桥上远眺塔桥
这座伦敦桥建于1967年至1972年,1973年3月17日通行,Google截图
俯瞰伦敦2004年7月,网络照片
上面照片中,左上角是我漫步伦敦的起点:金碧辉煌的维多利亚塔、西敏宫和大本钟。这些桥方便了我来回于两岸之间。最后走过的伦敦塔桥在照片中河流的下方。
短短几天的逗留,没来得及去听皇家歌剧院威尔第的喜剧,也没来得及看沙翁的悲剧。日不落帝国的沧桑历史、文化积淀给他们的臣民带来的优越感,却已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前在日本碰到J的英国同事,他们最怕自己被误认为是美国人,连英联邦内的加拿大同事都不愿把自己和美国人混为一谈。
相比之下,中国的历史更加源远流长,中国的文化更加灿烂辉煌、中国宫廷之争的剑影刀光丝毫不亚于伦敦塔里发生的一切。但是遍布天涯的炎黄子孙们却少了些大英子民的气宇轩昂,多了些积重难返的妄自菲薄。
(与二零零三年三月)
第三百十五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