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26, 2011

Sankt Blasien (圣布拉辛)

老C开着车在黑森林南部缓缓的山林中转啊绕的,仿佛畅游在绿色的海洋中,令人渐渐产生出远离尘世的感觉。陡然拐过一道弯,于群山环绕中一座小村庄Sankt Blasien静静地出现在眼前,叫人不由得睁大眼睛发出一声轻快的惊叹。


始建于公元9世纪的巴洛克式St Blaise's Cathedral(圣布拉辛大教堂),18世纪才建成了目前的样子。教堂大穹顶经历过火灾,在20世纪80年代修复,是欧洲北部阿尔卑斯山脉区域第三大教堂穹顶。

我们到达时,一场婚礼刚结束。亲朋好友们围着年轻的新娘、新郎以教堂、森林为背景拍照录像。给这个古老宁静的小村庄凭添了几分喜庆。


米色、浅褐色石砖相间的大格块布局的停车场上干净得竟然连一滴机油都没有。


街道洁净明朗,小店里陈列着许多式样各异、设计奇妙的黑森林Cuckoo Clock(布谷钟)。直后悔没带回来一个,但当时没买的原因好像是担心挂在家里从此就嘀、嗒、嘀、嗒、嘀、嗒地不得安宁了。

在一家玲珑的糕饼店里我们品尝了黑森林的传统美食:Schwarzwälder Kirschtorte(樱桃巧克力蛋糕)。樱桃是黑森林蛋糕的主要成分,不仅用来做夹层、装饰,连打奶油时也要加樱桃汁。

第一百十篇

Saturday, March 19, 2011

Freiburg im Breisgau (弗莱堡)

始建于12世纪初、坐落在德国西南边陲与法国和瑞士接壤的弗莱堡古城,依山傍水、古朴典雅、僻静悠闲。人口约20万,弗莱堡大学也创建有500多年了。在几个世纪的战争、冲突中弗莱堡曾几度易主,先后归属过奥地利、法国、瑞典、西班牙和德意志邦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飞机误炸以及稍后几年的盟军轰炸使这座古城遭到严重破坏,市中心大部分建筑都不复存在了。


上图左: 位于Münsterplatzes(大教堂广场)上的这栋粉红色中晚期哥特式Historisches Kaufhaus(历史百货公司)是历史商务会馆。正面有Kaiser Maximilian I(马克西米连一世)、König Philipp den Schönen(美男子国王菲利普) 、Kaiser Karl V(查尔斯五世)和Kaiser Ferdinand I(费迪南德一世)雕像。两侧有Habsburger(哈布斯堡王朝)徽章雕塑装饰的多边形小阁亭样的窗子。

这栋楼始建于14世纪。它曾是中世纪弗莱堡的海关、贸易和金融中心。在历史的荏冉光阴里,人们不断地对它进行了无数次的扩建、维修、战争破坏、拆除、重建、改造,我看到的是1988年大规模翻新后的这个样子。

上图中: Das Martinstor(马丁城门)是13世纪初的防御城楼,楼底部是个大拱门,古时候的城市入口。 最初城楼的外观敦实矮小只有22米高,1901年按15世纪的风格翻新、重建,现有塔的高度是原塔的三倍。现在的城门只供行人和有轨电车通过。

上图右: 建于1896年至1901年的这栋楼现在是新市政厅,曾经是弗莱堡大学(Albert-Ludwigs-Universität Freiburg)校舍。


城里有一道颇为独特的风景不容忽略。在极其洁净、古老、平整的石街上有着一条条一尺见宽半尺多深的石砌Bächle(水渠),清澈的渠水从黑森林里流出,经Dreisam river(德赖萨姆河),蜿蜒穿过整个古城。渠水清冽、渠壁洁净无垢。

早在13世纪的文献中记载,渠水可用于消防救火、同时供居民和牲畜使用。16世纪的监管曾明文规定任何人都不得朝渠里倒污水、扔石头。在19世纪水渠一度被视为过时而且影响交通,其中的大部分被人们用铁板覆盖。如今则倍受游人和孩子们的喜爱,成为不可或缺的弗莱堡古城景观。


左图取自网络

天下起了小雨,我们便进了广场边的一家酒吧,在二楼临窗观雨。这副墨镜儿是刚刚在一家比较精致的小眼镜店里花了89马克买的,质地和式样都很喜欢,就是镜框上没什么标记。

窗外广场上红褐色华丽的哥特式大教堂由绿色的远山陪衬着,烟雨空蒙、雾气迷离蕴含着几缕淡淡的古思幽情。

由红砂岩建造的大教堂Münster庄严俊秀,那高纵入云的雕花镂空大尖顶可以说是精美绝伦。它是德国唯一的一座建成于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塔,并奇迹般地幸免于二战期间的轰炸,巍然毅立至今,只遗憾这天教堂整修,不对外开放。


教堂前的广场又是个农贸集市。小商贩们在支着布顶蓬的大板车后经营花草、食品。各种水淋淋的果子尤为色彩夺目。

第一百零九篇

Friday, March 11, 2011

日本同学步行5小时回家

早上得知日本东北部大地震的消息后,给在东京的一位日本朋友A发了电子信件。我们曾经一起在美国念书,她两年前还和丈夫一起来美国重访母校。15分钟后就得到了A的回音,说她安全到家。由於地铁停开、交通管制,地震发生后,她从东京西侧南北徒步穿过市中心花了5个小时,这段距离平时坐地铁只要30分钟。她丈夫星期五半夜了还在公司里加班儿呢。

我有点儿累,还是比较紧张,她说,还时不时地感到余震,祝我们好运。

第一百零八篇

Saturday, March 5, 2011

Bad Säckingen Holzbrücke (巴德塞京根廊桥)

来到莱茵河边的Bad Säckingen古镇时已近黄昏。从停车的地方到水边没几步远,但是心里的那个兴奋与激动催促着我加快脚步。踏着古老的石子路,两个小姑娘几乎是一路欢快的小跑,我们来到石堤旁。

莱茵河,一条能与浪漫联想在一起的河,一条只在小说、散文、诗歌、音乐中走近过的河,如今就豁然呈现在眼前。潮汛拓宽了河面,绿滢滢的水漫上了散步的小径,涨到了岸边树。看着那滔滔涌动的激浪、听着那哗哗拍岸的声响,有种心潮澎湃的感觉。

一座古老的顶蓬上布满了青苔的木质步行廊桥横跨在奔腾湍急的莱茵河上。走在这座陈旧、朴实、粗犷的由立柱、横梁、斜杠、木桩、木板组成的古桥上,呼吸着蕴含历史积淀的空气,体验着一个不同的时代、一种不同的文化...

这座桥全长200米,是欧洲最长的廊桥。早在13世纪就有了相关这座桥的文字记载。在中世纪,此桥经常被洪水冲垮。16世纪中后期石桥墩建立后,洪水就不能肆意摧毁大桥了;但木制桥粱部份在几百年间的战争中曾被数次烧毁。这座桥上曾经还通汽车,直到1979年才成为步行桥。大桥中央有条分界线和一个圆牌儿标志,标明一方属於德意志另一方属於瑞士。


图片上半部:廊桥对岸是瑞士。左下角:德国境内第二个桥墩上的砖木结构亭子(half-timbered booth),岸边是名人故居。右下角:圆形国界标牌后面是德国境内,岸边的塞京根修道院(Säckingen Abbey)始建于公元六七世纪。

站在廊桥中央,靠着古老结实的木横栏俯身探头朝下看,满目清澈的急流,正浩浩荡荡、匆匆忙从桥下汹涌而过,裹挟着多少故事,随着时光奔腾而去... 我被一股无形的巨大力量摁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出神,头晕目眩中一种莫名的惶恐与敬畏袭上心来,还夹带着「逝者如斯」的感伤...

许久才缓过神来,听到了周围的人声,老C正在给孩子们拍照。直起身子凭栏远眺,视野开阔,又是另一番景象:远处,石塔古楼点缀绿荫之中,夕阳残照,洒落在水面上一片金辉...


在桥那头瑞士境内的一家小店,买了几把Swiss Army Knife(瑞士军用刀)和巧克力作为小礼物带回去送人。

第一百零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