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朝阳区劲松潘家园一带的清代家族祖坟上,曾矗立着一通据说是皇上赐的螭首龟趺碑。除了知道它属於我家某个祖先外,具体立碑年代和主人生平事迹却不得而知。
我没有亲眼目睹过它的气宇轩昂,只能从我三哥在1988年8月跟我姑姑一起去扫墓时拍的照片上来领略它挺立在蓝天下的风采。
直至1957年最后一个埋进祖坟的长辈,在那块曾经的风水宝地安息了我们家族十三代人。我表姐说文革前有一次跟她母亲(我姑姑)去上坟,墓地中还见有坟包。她俩还分别在我爷爷、我大大爷、和我叔叔的坟前烧了些纸钱。那天有看坟的人跟她们说,要平坟了明年来就见不着了。
祖坟在平坟时消失了,平坟那年据说政府告示坟地主人去认领,经历了那么多政治运动,谁还敢去?!坟地被厂家征用,留下了这通当时受文物保护的碑;据说是不能拆、不能挪、不能毁的历史文物。它一直默默地被后来厂家凌乱的场地包围着。这张照片,我三哥说估计是在当年的北京毛巾厂(或者是北京章光101生发厂)场地之内拍摄的。
如今驮龙碑所在地为一栋房楼所代替,地址:潘家园19号。
非常令人遗憾的是,那曾经受文物保护的碑不知了去向。
受寻根问祖的迫切心情驱使,2008年4月我开始在有关部门及网站发贴寻找,得到了不少热心网友的关注。很感激这些素昧平生的朋友引介前辈学者、监管人员,核查相关情况,以及搜寻各类线索。墓碑遗失再加上已知的历史资料极其有限,给查询带来相当的难度,所以进展比较缓慢。


这张Google卫星地图是2008年3月截的,如果把地图放大一点就能比较清楚地看见坐北朝南的墓碑俯视图形状,赑屃的身子有点儿偏左。
资料:
[1] 北京石刻的历史渊源 (自:北京市地情资料网)
http://www.bjdfz.gov.cn/ShowNewsLevel3.jsp?NewsID=978
北京地区的石刻,在建筑规模和造型装饰上很有特点,即:等级分明,甚至不读碑文一看便可看出它是御制碑、王爷碑或是几品命官的功德碑;是寺庙建修碑、僧道碑还是民间百姓、山神小庙碑。例如,一看它有雕龙装饰,则可以肯定它与皇家的关系,或是御制,或是御撰,或这敕撰,或为诰封大臣,或为诰命夫人之碑......
[2] 墓碑与墓志铭 (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站)
http://iea.cass.cn/content-EA0000-2008050716241538664.htm
中国传统社会素以等级森严而著称,阳界如此,阴间亦然。墓碑之作用主要是为死者名身份,所以其形制、大小,无不表现出等级差异......明清时期等级区分更为细致:一品为螭首龟趺,二品为麒麟首龟趺,三品为天禄、辟邪(传说中的两种神兽)首龟趺,四至七品为圆首方趺,圆首的碑又称碣......
(注: 2013年7月28日上传此照片,照片中的孩子是我的侄儿)
资料:
[1] 北京石刻的历史渊源 (自:北京市地情资料网)
http://www.bjdfz.gov.cn/ShowNewsLevel3.jsp?NewsID=978
北京地区的石刻,在建筑规模和造型装饰上很有特点,即:等级分明,甚至不读碑文一看便可看出它是御制碑、王爷碑或是几品命官的功德碑;是寺庙建修碑、僧道碑还是民间百姓、山神小庙碑。例如,一看它有雕龙装饰,则可以肯定它与皇家的关系,或是御制,或是御撰,或这敕撰,或为诰封大臣,或为诰命夫人之碑......
[2] 墓碑与墓志铭 (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站)
http://iea.cass.cn/content-EA0000-2008050716241538664.htm
中国传统社会素以等级森严而著称,阳界如此,阴间亦然。墓碑之作用主要是为死者名身份,所以其形制、大小,无不表现出等级差异......明清时期等级区分更为细致:一品为螭首龟趺,二品为麒麟首龟趺,三品为天禄、辟邪(传说中的两种神兽)首龟趺,四至七品为圆首方趺,圆首的碑又称碣......
-常舒-
世居沾河地方 国初同弟杨舒来归 隶满洲镶黄旗 后因下嫁扬舒家公主欲依亲属居处 旋改隶镶白旗
-楊舒-
常舒之弟 世居沾河地方 隸滿洲鑲黃旗 后因公主欲依親屬居處 旋改隸正籃旗
-朱雅穆屯珠琥-
镶白旗人 常舒同族 世居沾河地方 国初来归
-瑚锡-
镶黄旗人 常舒同族 世居沾河地方 国初来归
-瑚锡纳费扬古-
镶白旗人 常舒同族 世居沾河地方 国初来归
-禅布-
正蓝旗人 常舒同族 世居沾河地方 国初来归
-罗科-
正白旗包衣人 常舒同族 世居沾河 国初来归
-阿凯-
镶黄旗人 常舒同族 世居沾河 国初来归
-绰齐纳-
正白旗包衣人 常舒同族 沾河地方
-坤都-
正蓝旗人 常舒同族 沾河地方
第四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