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初,我们曹阳二中也积极响应毛主席1970年的“11.24”有关野营训练的批示,组织了两次拉练,“练好铁脚板,打击帝修反”。第一次是短距离、当天来回的轻装行军,估计是预演试练。另外一次,每人背一个行军包,按照部队规格三横两竖,用背包带将被子捆绑得结结实实。在上海郊县的农村里,转悠了有二十来天。学校有两千多名学生、教师、员工和工宣队参加,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绵延几里地。
行军途中经常与其他大、中院校及机关、工厂来自不同方向的拉练队伍相遇,有的还高唱着行军歌曲,像“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短暂的相遇大家都很兴奋双方挥手致意,尤其大人们的队伍看到我们学生,目光中又多了层呵护和关爱。
队伍里有谁穿着绿军装,挎着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军用挎包,或是腰间吊着一个军用水壶,都会令人羡慕。十字路口的地上画有不同队伍各自的箭头指示方向,还有贴在墙上及树干上的标语口号。路上常有自己学校的或是其他队伍的啦啦队演出,他们将手中的大竹板儿打得啪啪地响,说说唱唱的,或者背诵毛主席语录,鼓舞疲惫的士气。
头一天走下来,几乎人人脚底都打了泡。晚上休息时,班里的小“医护员”过来巡诊,背个放有酒精、纱布、绷带、棉花球儿、红药水儿、紫药水儿的白色小医药箱,上面画个红十字。用金针给同学挑破脚上的泡泡,再用头发丝穿过去,这样泡里的水会顺头发丝流出。第二天的行军一开始,同学们中有踮着脚后跟的、有翘着脚尖儿的,一瘸一拐的真是不可恭维,但走着走着就好了。小医护员还给我们“打耳针”,也就是用胶布将一粒米或绿豆固定在耳朵的某处,根据中医筋络耳朵与身体对应原理,用手按米粒或绿豆,耳朵穴位痛了,相对应的身体某处就减轻了疼痛。
晚上睡觉前,按规矩还要在烛光下学习毛泽东选集。有时我们五六个人一起,分住在农民家过夜,有时上百人住在公社的一个大粮仓里。
还有夜行军呢,军号声突然划破夜空,大家从梦中跃起,迅速叠被打包,我手脚比较麻利,打好了包就去帮助动作慢的同学。十分钟后全体同学在空地上集合,立即出发。那是一个雨夜,我们走在田埂上,脚底打滑,路途艰难,摔倒了爬起来继续跟上。有几个手电筒鬼魅般的前后移动着。我们还经过一座窄窄的、没有栏杆的、板面泥泞的小木桥。每遇危险之处总有一个人站在那里用手电筒照着地上并小声提醒“小心”。有人用低沉的声音提醒着“快点,快点”,“跟上,跟上”,“保持安静”。有时前方的消息或命令是通过每个人扭头低声从前往后传递的。有的话从头开始传到尾部时意思已经大不一样了。
寂静的夜晚,混沌朦胧,唯有雨声伴随着脚步声。我们既兴奋又紧张,仿佛真的是在前线战区。我有点沉浸在这样的气氛与环境中,最好夜再长点儿,天别亮...
但过小桥时,就听说有人在那落水,被激流卷走了。后来再也没人提起过这事儿了,但学校一位五十来岁、身材健壮的工宣队负责人,一夜间,头发由黑变白了。
就在“练好铁脚板,打击帝修反!”的口号声响彻祖国大地时,我们谁也没有想到,1970年底1971年初,美中双方,通过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以及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传递书信的秘密渠道,已经在商谈高层直接接触的事宜了。
1971年3月底4月初,经毛主席批准,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被称作“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1971年7月9日,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在巴基斯坦,巧妙摆脱记者,秘密访问北京,回美后于7月16日,按事先约定,双方同时发布了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的公告。
第二百篇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