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我拿起那磁带盒子来看,两个身穿白衣红坎肩儿戴礼帽的阿肥德国乡村歌手笑容可掬地跃然纸上。
这是两个比较老的民间歌手了,我蛮喜欢听的,老C说。
虽然我一句歌词都听不懂,但这决不妨碍那歌声与节奏传递过来的轻松写意。老C的女儿一会儿就偎在后座上的儿童车座里睡着了。

最近上网查到Wilfried Gliem和Wolfgang Schwalm这俩位艺术家的视频演唱,年纪大了许多,但魅力、风采与可爱不减当年。
后面有辆BMW敞篷车,紧跟着我们有一段路了,老C说。
干嘛要跟着我们?我好奇地正想扭头去看。
别回头看,老C说,你只能假装理头发从反光镜里瞄一眼就行了,小子长的还很帅呢。
我按照老C说的,不紧不慢地翻下镜子将额前的一缕头发往后捋了捋,抬眼一瞧,果然后面不远处跟着一辆宝蓝色敞篷车,开车的被太阳晒得黝黑。跟得太近了,乍一看心就慌了,我开车都离别人远远儿的,担心前面的车突然减速。
也许是发现了我们从反光镜中注意他令他兴奋,眨眼间他的车已经出现在我们左侧了,擦车而过时朝我们灿烂、得意地笑着伸出胳膊挥了挥手,老C也微笑着摆手作答。不料这小子更来劲儿了,在我们前方他竟然双手离开方向盘,将两个手举到脑后梳理那头浅褐色的软发,接着又是扭头一笑。这人简直疯了!那么高的车速还不忘卖弄。令人惊诧之余只能是哈哈大笑了。
住在边境附近的人们出入境就象去邻居家串门儿一样,有时一天来回几次。瑞士是高薪高消费的国家,住在德国边境的人喜欢去瑞士工作,许多瑞士人周末、节假日也常到德国来下馆子、购物。
边境上神气十足穿制服的检查官们非常认真也很和善,从汽车牌照上可以看出车主是当地人,在有些小关口他们往往是一个笑脸一挥手、放行。
苏黎世至今仍保留浓郁的中世纪氛围。Zürichsee(苏黎世湖)湖水通过Limmat River(利马特河)蜿蜒贯穿整个城市汇入莱茵河。湖岸呈规则的锯齿状,又经几道宽宽的矮台阶伸入水中。岸上每隔三五步便有一石条凳供游人小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熙熙攘攘,沿着湖边宽敞的林荫道漫步。有些民间艺人在表演杂耍。一个穿深绿色长袍子,将露在外面的脖子脸手臂也涂抹成绿色,手中拿着塑料火炬在那儿纹丝不动地站着扮演自由女神象,等着围观者给钱,令人既佩服又可怜她。好在她还有个搭档定时轮流替换。

边上一个浑身金色的「机器人」就聪明的多了,他是坐在一个有扶手的椅子上一动不动,还可以靠着一台用金锡纸糊的「太空仪器」借力。只有在某个孩子往他的钱盒子里扔钢蹦儿时才模仿机器人冲着给钱的孩子机械地动一动手、臂、肩关节,强硬地扭一扭脖子,眨一眨眼睛。这表演对他来说正好是坐累了松动松动筋骨。如果没人给钱,他就会一直保持着一个姿势坐着不动,连眼睛也不眨却也是一番真功夫。
好多游客凭靠着桥栏杆,探出身子,把面包撕成一小块儿一小块儿,抛给湖里的白天鹅、黑天鹅、丑小鸭们吃。举止高雅、端庄美丽的天鹅在水里游来游去,时而飞起惊皱一片春水,引来众多游人跟着观看。


站在苏黎世湖与利马特河交汇处的Quaibrücke大桥上向北眺望,利马特河两岸分别矗立着三座著名大教堂。上左:两座中蓝色纤长尖顶的是建于十三世纪、哥特式Fraumünster圣母教堂,又称弗洛穆斯特教堂。深灰色尖顶、有欧洲最大钟面而著名的是建于9世纪的St. Peterskirche(圣彼德教堂),其钟面直径为九米,是苏黎世最古老的教堂。相传贯穿整个中世纪都有专人住在这高高的教堂塔尖里,看守、观察城镇居民区的火灾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警。上右:以独特的造型成为苏黎世的象征、建于十二世纪、罗马式的双塔大教堂Grossmünster。

Opernhaus Zürich(苏黎士歌剧院)高雅庄重。
苏黎世最繁华的Bahnhofstrasse(班霍夫大街),全长1.4公里,从火车站一直延伸到苏黎世湖畔。大道两侧分布着奢侈、昂贵、豪华、赫赫有名的世界顶级消费品商家,还有著名的瑞士银行。那里陈列着人类应有尽有的名贵皮草、古董珠宝、高级时装、名牌手表及法国香水。但在我们去的那个庸懒的周末午后,整条大街上非常清静,所有的店家都关门歇业,偶尔的一辆有轨电车从街心缓缓驶过。
行人稀少正好给我们一个慢慢流览商店橱窗的机会,赞叹一下精美华丽的服装手表等。我对名牌儿意识一直都不强烈,总认为生活在不同的档次的人有不同的消费需求,象我这样的在没有人的时候看看橱窗的陈列就可以了。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经常一个人去上海的工艺美术品、瓷器、古玩商店里转,看着那些精致、古朴上了年头的东西出神,仿佛冥冥之中在哪里早就看见过。
第一百十二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