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7, 2009

圣诞礼物与彩灯

这个圣诞又被S家请去过节。S的母亲、S的弟弟、S弟弟的女朋友、还有三个老街坊加我们俩,聚...集在她们装点温馨、烛光融融的家。

S准备了很多吃的,有烟熏三纹生鱼片、德式酸菜(Sauerkraut)煮肉肠、烧烤土豆丁儿、凉拌蔬果色拉(tossed salad)、奶酪拼盘、还有酸黄瓜(pickles)、腌橄榄等。甜食是S那善良、健朗、89岁高龄的母亲自己做的美味奶酪蛋糕(cheese cake)和圣诞饼干(Christmas Cookies)。

饭后,人们相互赠送礼物,大包小袋的,每人都得了不少东西。


我们也得到了一个英国设计、中国制造的墨绿色大茶壶、六只日本手工艺(hand crafted)茶杯、一个手工雕花柚木(teak wood)花盆架,和一些洗漱日用品。




那个花盆架是S过世了的曾经颇有名气的艺术家姨妈留下的,S的母亲说很配我家的那个雕花柚木屏风,所以就给了我们。

迎来送往的礼物有:T恤、鞋袜、帽子、围脖儿、服饰、耳环、化妆品、香水、洋娃娃、自制果酱、口香糖、咖啡豆、巧克力、维生素、卵磷脂、现金、支票、餐馆或咖啡馆礼品卷,等等等等。纯属搞笑幽默的东西会给本就很活跃的气氛添加亮点;包装都花了很多心思。

美国人过节要花费很多钱,亲戚朋友越多,开销越大;每个人都得到一大堆礼物,给礼物的也不是每人只给一样东西,起码两三件礼物以上。

怪不得一般美国人家里东西囤积得太多,你想呀,每年每个人都会得到那么多礼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不着的。可这就是习俗、要的就是这份热闹和真心给予带来的愉快和满足。

我没经历过几次传统的圣诞节,记忆中一九八八年的圣诞算是第一个。


跟J一起在植物林园里买了一棵一人多高的圣诞树,绑在车顶上运回J的母亲家。在起居室里的一角支好圣诞树、把放置树干的水盆里加上水以保持树木的湿润,绕上彩灯、挂上装饰品,那是我第一次装点圣诞树。

还帮J架着扶梯把屋子前面的松柏树都缠上了灯,挂在门上松枝环里的大红蝴蝶结鲜艳醒目,室内窗框也绕了彩灯,壁炉上铺满了带着清香的新鲜松枝,这里、那里点着大蜡烛;壁炉前挂着的圣诞袜子里也装满了礼物;节日气氛很浓。

圣诞前夜大家把五彩缤纷的礼品盒子堆放在了树下,等第二天一早到圣诞树下认领各自的礼物。


我刚从圣诞树下找到一个贴着我名字的小礼品盒,那是尚未拆开的No.5香水包装盒。我得到了J母亲送的连裤袜、软拖鞋,和一张支票。来自J姐姐的礼物是她从意大利带来的羊绒毛衣一件,和拜占庭(Byzance)香水一瓶。J给我的是一瓶香奈尔(Chanel)No.5香水,和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指挥、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演奏录制、莫扎特的歌剧《魔笛》(Mozart: Die Zauberflöte)CD一套。J得到的是书呀,酒的。



小猫米姬和小狗lady也都得到了它们喜爱的礼物,小狗正在等待J的母亲为它打开礼物包装,米姬在篮子里玩儿礼品包装丝带。


我们在邻近大一点城镇里的、一家没过几年就关闭了的J.C.Penney百货店,给J的母亲买了六件一套德国制造的水晶餐具(Mikasa Crystal):水果盘、蛋糕盘、奶酪盘等,后来,实在是看着喜欢,自己留了三个。从那时起一直很留意Mikasa的产品,但都由於价格昂贵,除了买过一两件儿送人,自己再没有购置过。一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不久,Mikasa在全国各地的厂家直销店关闭时,在清仓的最后几天,价格降了80%~90%,我才买了几十只盘子和碗儿,其中十多个大盘子是骨瓷的,两手各平托一只盘子,使其侧沿儿互相撞击,会发出当、当、当、宏钟似的声响,余音袅袅~~


直到20多年后写这篇儿博客,翻出包装盒子以确认是德国制造时,才注意到盒子上标着POINSETTIA RED。查了一下,原来poinsettia就是每年圣诞节时都看到的、美国家庭摆放在厅里增添喜庆气氛的一品红花儿。


再仔细一看,原来水晶餐具上刻的凹凸花饰正是一品红,中间的红点儿染的也是一品红的色儿。

说到礼物,那年夏天我把从上海带的一套淡粉红色真丝绣花长睡袍(一件吊带、一件长袖)给了J的姐姐;而另外三件套黑色真丝内衣(文胸、内裤、吊带短睡衣)给了J的母亲。我当时根本就没有性感不性感等概念,凭据颜色判断,把粉红色给了年轻人,把黑色给了老人。当场闹了个笑话还不自知,原来那套黑色的才是年轻人穿的性感内衣;结果她们母女俩交换了礼物。


扯远了,咱再回到那一九八八年的圣诞,屋外白雪皑皑、后院茫茫一片。



东侧阳台圣诞之夜的雪景。


一九八九年元旦前夜的晚餐。


2009年5月底,一个我们见过几面的大房地产商,在他的水边豪宅请了拍卖经纪卖家当(Estate Sales)。我们从他那儿买了一个四页(每页宽50厘米、高1米85)的印度手工柚木雕花屏风。原标价$350,我们问能否降个价,经纪人说要请示卖主,结果同意降$25,於是就成交了。

据说买旧东西,你不讨价还价,立马成交,卖主会以为他标价太低了而后悔;我们这如此这一问、一降,就免去了卖主不必要的遗憾。

卖主提示屏风的四个皇冠形状的顶板可以拆卸,为了搬运便利我们就将它们卸了下来,到时只要顺着嵌槽再插回去就可以了。拿回家装拼时一看,原来那屏风在他家里,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地被颠倒摆放着,据他所说有三十多年了。

在他家时那带星状的支柱顶都被放在地上当脚用了。脚朝上的话,因为支柱内侧的槽是一通到底的,屏风各页已经被固定在中间,所以两头都可以插冠状顶板。

屏风板上面的雕花枝叶,在他家一直都是垂头丧气地朝下耷拉着脑袋的。我们将屏风放正了,一下子那些枝叶都如活过气儿来了一般,亭亭玉立的一派喜兴。

正满意地抚摸着那手感舒适、凹凸有致的屏风表面,忽然想起了几年前在纽约的邻居庭院旧货出售(yard sale)摊儿上买的四件印度柚木雕花工艺品来。取出一看,果然木质、色泽、手感都相近。


圆花盆儿架、一个书托儿,和三个木垫子。仔细一看其中有两件与屏风的雕花风格貌似出自一个工匠之手。


左上角是屏风的、右下角是书托儿上的,右上和左下都属一个花形木垫子。看见那两道刻痕了吗?我估摸着这就是工匠的记号(signature),否则干吗要来那两刀?又不是自然纹路?!赶快把它们捱放在一起,让它们有个久别重逢的惊喜。

那天在邻居家的摊儿上看见了这四个一串木质工艺品,据邻居大婶说那个可以支立起来的是读书托子,可以打开得更坦一些的;托那些大、重、厚的书。标价$0.25,我给了她$2.00,邻居大婶忙摆手说四件一共才$0.25;真哒?!我说,它们真不止这个价儿,硬是给了两块钱。


2009年,圣诞节的夜晚离不开出门看灯。大户人家庭院森森的难以见到宅子的真面目,只能看到大院门儿和车道上的彩灯。这家车道上的一遛路灯,装点得象圣诞拐仗糖颇具创意。



这家以红绿为主调打在两侧院墙上的彩虹灯相当独特、雅致,隐约地可以看到远处同样色调映射下的主楼和喷泉。


这家地处街拐角上,院子浅,得以看到主房华丽的灯展。

***

2012年10月29日图片编辑

第五十八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