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29, 2011

老屋鬼节


金风四起,秋叶飘零,鬼节悄然而至。村里不少人家在门前窗下、台阶上、草地里放置着雕刻得奇形怪状的大南瓜,有的在栅栏、围墙、树丛上铺满了丝丝缕缕的棉花蜘蛛网,有的黑衣巫婆骑骏马,有的将白衣飘逸的鬼魂挂在门前的大树枝桠上。更有人家在前院儿搭建了一片墓地,东倒西歪的墓碑旁粽子、僵尸正从棺椁中爬出。


村里有栋百年低层老楼房,和村子的年龄不相上下,一度曾是校舍,有些墙砖以及正门的台阶因年久失修出现了歪裂、塌陷,警察局不得不拉起黄色的警戒线以示危险。近邻的居民认为警戒线拉得到处都是有碍观瞻,所以警察局尽量将警戒线缩小在具体的损坏范围。


老楼后侧的平房附加建筑中,有个兼作室内篮球场的小礼堂,今天布置成了鬼屋,将有个鬼节假面聚会在此举行,室内放置着一捆捆的干玉米杆、菊花、南瓜、乌鸦、小鬼等,吃食点心也都是桔黄色、黑色,光线透过蓝色的窗帘照进屋子,真有点阴森森的。


楼房内部还相当完好,古色古香的门窗采光量大,硬木地板也很结实。不少教室配置了重型健身器械、散打拳击袋等供村民免费使用,还有绘画室和会议厅等。半截在地面以下那层的一间大教室目前被用来举办陶艺教学课程。


正面青苔覆盖的石条儿台阶上也都放上了盆栽菊花、上了年头的铸铁扶手上丝丝拉拉地张满了蜘蛛网,果实累累的秋季花环也挂在了老木门上。

连这个本是正门的台阶前,如今也拉了警戒线。这让我想起1980年前后国内上演的、根据狄更斯原著《远大前程》改编的一部译制片。片子结尾处,Pip和Estella不约而同地回到了那栋他们孩提时代相识的老房子,想在其因修建铁路不得不为发展让路而被拆除前,最后再看一眼。

我的小丈夫告诉我,Pip和Estella第一次见面是1812年的圣诞后不久,那时Pip才6岁,此后他们的人生路途,时而看似很近、时而又很远。几经人生的聚散和起落,两人在故地不期而遇,已是1841年。狄更斯故事的不同版本,有不同的结局。而小丈夫认为他的人生之路比Pip的任何一个结局都理想。

也就是说,历经千山万水,他找到了少年时代就在梦中追寻的Estella。从我这儿看,打爷爷那辈儿起,家道就逐渐开始衰落了,自然也就未曾有过Estella的富贵骄奢,要说有的话,最多只是Estella铅华洗尽后的那份沧桑坎坷。所以,有时我悄悄地想:把自己比作一个童养媳也许更贴切一些吧?呵呵~


眼下这栋老楼虽有百年历史,但还没有老到能上类似北京朝阳文委古迹保护名册之列。拆要花钱、修也要花钱,更麻烦的是这栋楼的非盈利性质,以及村政府与村外跨地区教育和行政机构之间有zoning(建筑区划)方面的永久合同限制,致使维修或改建的经费无法以投资开发的方式进行募集。

目前村民正在商议和辩论目睹村庄百年变迁的这栋老楼的命运。

第一百三十七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