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25, 2011

Strasbourg (斯特拉斯堡)

从瑞士、法国、意大利的几个城市转了一圈儿回来,在家歇了一天,老C又带我去了靠近德国边界、法国东北部的Strasbourg(斯特拉斯堡),驱车北上单程2个小时。以前在课本里读到过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就是以这个地区为背景的。

斯特拉斯堡地区历史上德法争战频繁,主权几度易手,形成了这一带独特的Franco-German(法德)相互杂揉的生活方式。考古和历史学家从出土文物里发现了斯特拉斯堡最早期的历史踪迹,可追溯到60万年前。从罗马时期起这里就是连接北欧、中欧与地中海的重要交通枢纽。

上图取自网络
La Petite France(小法国区)有四座中世纪方塔,一座被左边的树丛挡着。背景里红色的尖顶是斯特拉斯堡大教堂。

上图取自网络
斯特拉斯堡市中心的广场上红色砂岩石料筑成的哥特式斯特拉斯堡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Dame-de-Strasbourg,始建于1176年,直到1439年才全部竣工,是欧洲最高的中世纪建筑。

上图取自网络
大教堂的门、窗、外墙雕饰精美细致,层层递进,刻有大量浮雕,令人叹为观止。上图为教堂西大门右侧的石雕。

以上照片取自网络略加裁剪编辑
左侧是astronomical clock(天文时钟)。据记载第一个钟是14世纪中期建造的,到16世纪停摆。立马重建后的第二个钟在1788年也不走了。静静地呆了50年后,1838年开始制造现在的这个钟,1842完成。天文时钟除了计时之外,是一个万年历,是个太阳系仪(行星盘),显示太阳、月亮、日食、月食的真实位置。

大钟边上是13世纪的Pilier des anges(天使之柱),表述了Last Judgment(最后的审判)的圣经故事。右上是中殿,悬挂在墙上象燕窝一样的是14世纪(被后世改造重建过)的管风琴。右下是彩绘玻璃和rose window(玫瑰窗)。


站在教堂大厅里仰视辉煌高大造型优美的ribbed vault(肋架拱顶),仿佛四周古老的墙壁、pointed arch(尖形拱门)、clustered columns(修长的束柱)、绚丽的彩窗,一切的一切正拔地而起直奔天国...阳光透过静谧、神秘的玫瑰窗和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彩绘玻璃窗,变成色彩斑斓的缕缕圣光,伴随管风琴庄严优雅的圣乐与唱诗班那空灵的和声,给人带来天界的美感和神圣,霎那间灵魂似乎也得到了洗礼。

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的壮丽,据说司汤达、哥德、雨果都曾留下了赞美诗文。


上图中大教堂广场边儿的那栋颜色比较深的楼,Maison Kammerzell(卡莫泽尔屋)是斯特拉斯堡最著名、最华丽、保存十分完好的中世纪哥特式民用住宅建筑。建于1427年,1589年第二次改造后直至如今,这建筑的风格属於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还带有莱茵河流域黑白木架构的民间建筑风格。

上图取自网络
卡莫泽尔屋外墙、窗棂上雕刻着精致的宗教、神话题材中的人物。


Place du Marché aux cochons de lait(乳猪集市广场),老C母女俩走在古老石砖道上的背影。


Rue du Dôme(圆顶街)背景中的圆塔也属於斯特拉斯堡大教堂,位於教堂东头。


后部中央有个带尖顶的矮房子是始建于1358年的L'ancienne Douane(旧海关)。旧海关建在水边,它与照片上左侧的深色房中间隔着L'ill(伊尔河)。在整个中世纪,河运贸易是一个城市发展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莱茵河上在此过往的商船都要向海关交税。伊尔河是莱茵河的支流,过境货物主要是烟草、鱼和酒。老海关在1944年二战期间被盟军轰炸摧毁,这个建筑是1956年重建的。

以上照片取自网络略加裁剪编辑
地处古城西部伊尔河畔的小法国区,窄窄的鹅卵石街道两旁,引人注目的是建于十六、十七世纪的白墙棕木支柱和三角形屋顶勾勒出的房舍Half-Timbered House(木筋房)。色彩斑斓的天竺葵从古老的窗台儿飘挂下来,古树参天、河流环绕。漫步在石街小桥上,晃若隔世。谁曾想,这么美丽的小法国在十六世纪竟然一度是性病患者被隔离的地方。
...

我们这次还在Musée de l’Œuvre Notre-Dame(圣母卢浮博物馆)看了古罗马、哥特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石木雕刻展出。

第一百二十三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