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月途径日本回上海,所有见到的亲戚、朋友、熟人都说我这七年的变化忒大了。
在日本一个女友的美国丈夫,他也曾是我在日本时的邻居,见面时给了我一个拥抱:You have become an American big girl(你已经成为一个美国大姑娘了)!听着象是在说我已经象美国姑娘一样茁壮了。另外一个日本朋友见到我一脸的惊讶:ビックリしましたねぇ~!太くなりました!(惊讶!惊讶!你胖了!)回到家里小侄女说:娘娘过去老高咯,现在好像矮了。

上海的变化就更大了:繁华的浦东世纪大道、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和古北新区一大片新建的欧式风格建筑群...我象刘姥姥进大观园似地来到了这个我曾经生活过的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可是,我曾经住过十多年的那栋楼(上图左,楼的东北角),如今三层加到了五层,青砖外糊了层水泥,周围搭建了许多棚子;看上去还不如过去。那个给了我文学启蒙的东窗,如今被凌乱篱笆围堵着。窗前的那条温馨的碎石块儿走道,如今是一条宽宽的水泥路。一个年轻女子靠坐在一堆包袱和旧纸箱上,脚底下散摊着一地的各种各样旧瓶子。梧桐枯干上挂着发廊的招牌。过去的整洁、闲暇全无踪影。
照片右上角的是附近保持了我们老房子原样的几栋楼。还能看见三层楼的样子,和青砖墙;二层的这几扇窗子里,曾经住着我中学同窗好友,那时经常去她家玩儿。看着这房子,仿佛围栏都消失了、水泥路也变窄还原成了三尺见宽的石子路,又感觉到了那时的素雅与清静。

母亲已经搬进了一个新建小区单独住着;在上海期间我就跟我妈作伴儿。

老城隍庙商业气息十分浓郁,满眼的是大红、金黄,与往日里逛老街的气氛迥异。下面是老城隍庙边上的一条带有老上海记忆的旧街。

还去了西边的真如,走在全新的仿古街道上,回味不起来小时候的乡土气息。

一如既往每次回家都要到学校会会老朋友,几乎天天都去。这次发现学校大门前横空挡着一道高速公路,学校大门口原本亲切的氛围被凌乱繁忙代替了。校门口的马路上也没个红绿灯,车水马龙的,过路行人很不安全。何时新修的学校大门也太过高大敦实,又被如此近距离的高速公路挡着,令人替它感到憋屈,同时也使得校园大道两旁苍劲的梧桐树显得比以前矮小了。
约了在校时曾深深地迷恋并默默地等了他数年的、恢复高考后头两年进校的物理系大学生在校园里漫步,在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花园小径、假山石洞、亭台水榭、荷花池等处转了一圈,感慨着岁月匆匆。

后门边的食堂还是老样子,那是我和他最初邂逅的地方。
第一百零一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